彰武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日期: 2025-01-17 浏览量:190 来源:彰武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宏博 文字大小:

我县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础上,现将彰武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果,按照《彰武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度。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其中有民办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2所,小学4所(集团化学校分校在优质均衡评估中按独立学校参评),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22483人,其中初中生8125人,小学生14358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646人,其中初中1063人,小学1583人。

二、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我县重点开展了学校资源配置达标、提高政府保障程度、提升教育质量、严控六个一票否决事项发生等工作。

(一)学校资源配置情况

考核的学校共7项指标,总的要求是,7项指标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1.具体指标达标情况

一是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目前小学有28所学校达标,占比100%;初中26所学校达标,占比100%。

二是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目前小学28所学校达标,占比100%;初中26所学校达标,占比100%。

三是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目前小学28所学校达标,占比100%;初中24所学校达标,占比92.31%。

四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目前小学24所学校达标,占比85.71%;初中24所学校达标,占比92.31%。

五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目前小学25所学校达标,占比89.29%;初中25所学校达标,占比96.15%。

六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目前小学26所学校达标,占比92.86%;初中26所学校达标,占比100%。

七是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目前小学28所学校达标,占比100%;初中26所学校达标,占比100%。

按此指标计算小学达标学校总数24所,占比85.71%。初中达标学校总数23所,占比88.46%。

2.不达标情况:28所小学中,资源配置三项不达标的学校1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区(第三小学);两项不达标的学校3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主校区(实验小学)、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主校区(第二小学)、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区(郊区小学),以上4所学校总体不达标。其余24所总体达标,小学达标学校占总数的85.71%。26所初中,2项未达到指标的学校1所:第二初级中学;1项指标不达标,1项指标达成85%的1所:第三初级中学;一项不达标的学校1所:四堡子九年制学校初中部,以上三所学校中第二初级中学综合不达标。其余25所学校达标,达标学校占总数的88.46%。

(二)政府保障程度

总共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15项指标中,目前有13项达到要求或通过努力能达到要求,有2项不达标,其中,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专用美术、音乐教室面积需提前谋划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我县中小学布局较为合理,做到了一个乡镇一所九年制学校,统筹安排义务教育各种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中小学改薄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优化整合县城区和乡镇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目前,音乐教育达标学校18所,美术教育达标学校18所,其余10所学校不达标(此项统计以九年制学校为单位)。该项指标不符合要求。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我县此项指标符合要求。但实验小学、第二小学学生数已接近临界。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我县该项指标符合要求。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按6000拨付公用经费,我县按8000元拨付,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该项指标符合要求。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80%的比例分配到学校,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三)教育质量完成情况

总共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除第9条外,目前通过努力均可以达到要求。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该项指标达到要求。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年终决算时才有结果,达标学校数量为7所,其余21所学校不达标(此项统计以九年制学校为单位),该项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8.无过重课业负担;该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该项指标需要国家监测才能知道是否达标。

(四)六个一票否决项完成情况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我县本年度不参加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

三、工作经验

(一)我县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政府保障程度, 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二)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度。我县采取集团化办学等措施,解决热点学校学位紧张问题,消除大校额学校。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实行义务教育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实施均衡、阳光分班,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现所有小学、初中规模均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均不超过2500人,避免了 “大班额”“大校额”产生。

(三)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优质化进程,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适当倾斜,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实施中小学“对口帮扶”工程,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大投入,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和本级财政投入,积极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教师交流互动,更加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教育引导、职称评聘优先、待遇保障优待等综合施策,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最大限度缩小城乡、校际办学水平差距问题,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二)务实推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认真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热情,推进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大兴科研教改之风。建立健全专兼职教研员队伍,设计、举办优质课大赛、县级骨干教师评选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并形成品牌和传统,激励老师探索更好更优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教育督导、目标管理考核为抓手,推进学校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基本工作目标,在校风教风学风、规范办学、教学常规、教研科研持续发力,为师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昂扬向上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坚持不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多种形式开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活动,引导教育广大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着力缓解年龄、学科结构不平衡和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等问题。加强统筹协调,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和锻炼机会,提升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鼓励县城内学校建立合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以片区教研等形式,辐射带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城乡互动交流,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以师资的优质均衡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

彰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年12月29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