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5-05 浏览量:358 来源:彰武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刘思彤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简述】 201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2所,其中:九年制学校23所,小学4所,初中3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幼儿园76所(公办园30所、民办园46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40所,以及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各1所。公办学校均为全额事业单位。共有在校生3037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25719人;共有教职员工3518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2875人。
【学前教育】 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1所,改善办园条件6所。扶持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严格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开展幼儿园安全专项整顿和督导检查,对3所幼儿园下发停办通知;加强教研指导,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保教质量,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 统。全县学前教育三年人园率达到83%,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
【义务教育】 一是消除“大班额”。继续执行按学区就近入学和阳光分班政策,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相关规定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择校热”问题。消减大班额22个,9月开始年级班额控制在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二是提高重点高中定向指标到校比例。初升高考试继续采取将招生计划85%的指标分配到 校、定向择优录取的办法。彰武县高级中学招生录取945人,第二高级中学招生录取210人,蒙古族中学招生录取90人, 育才学校招生录取380人。
【中小学课程改革】开展教学质量提升 年活动,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坚 持“五育并举”,推动学校、家庭、社会 等各方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课 堂育人效益,着力打造与发展学生核心素 养相适应的新课型,推进“一德四新”课 堂建设,培养3所课改示范校。营造“减 负”氛围,严格教学秩序,禁止节假日补 课,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出台《彰 武县教育局、彰武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切 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 推行课后服务。
【立德树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等全面育人及校内外多方力量综合育人。一是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三是开展法治教育,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和“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6·26禁毒日”禁毒宣传工作。四是发挥家长学校优秀县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家校协作育人。
【体育卫生】 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 “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初中生篮球赛和第四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在市组织的校园足球冠军联赛中获得小学组第三 名,中学组第二名。在第四届“阳光体育展示大会”中均获得第三名。组织参加中 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小学组团体第二 名,中学组团体第二名,高中组团体第一 名。艺术教育和美育方面。在全国第六届 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实验小学《满乡古韵》获舞蹈类一等奖,满堂红九年制 学校《高原红》获摄影类一等奖,县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高中教育】 贯彻落实《辽宁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辽宁省高考改革方案》,探索“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召开新高考政策解读培训会。开展选课预报名工作,了解学生选报情况,结合学校教 师、教室资源情况,做好选课走班准备工作。
【职业教育】 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兽医专业两个涉农专业打造成省级高水 平特色专业,新建综合实训楼已投入使用。响应“高职扩招100万”号召,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展学历教育,招收退伍军人230人,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焊接、机加实用技术培训。
【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 民族教育实现对接。高中一年级招收蒙古语教学班2个,7所九年制学校继续从初一开设蒙语教学班,民族教育实现初一到高三的无缝衔接。特殊教育健全完善。在“两免一补”基础上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给予学习和生活费用资助,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采用送教上门等形式兜底保障所有适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建档立卡接受义务教育。
【实践活动】 着力打造“素质拓展、生存体验、科学实践”三大类课程,主要落实“基地课程加研学旅行”这一模式,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全年开展实践活动16期,参与学生4000余人。
【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国家、省、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实施方 案》精神,逐步实现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 源配置,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完成教师交流轮岗101人,其中骨干教师24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中级、高级岗位比例,高级教师职称聘任703人。完善教师分配机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为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发放补助津贴,每人每月200元;差异化补贴人均300元已发放到位;春节前发放中小学班主任津。市财政投资400万元,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送培训基层行”等重点培训项目,培训骨干校长、教师7217人次。积极参与彰武县第一批优秀专家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共有7人被评为县级优秀专家。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2019年校内校际间共结对265对。二是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和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继续深化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严明师德红线,探索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召开教育系统落实基层党建“质量建设”行动暨师德师风工作会议。
【校园建设】 一是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中食堂项目、大四家子小学部幼儿园项目建设;完成蒙中宿舍楼项目主体施工及平安镇九年制学校幼儿园项目基 础工程;完成二高中教学综合楼项目施工 许可证办理并开工建设;争取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830万元,完成5所学校校舍维 修改造40000平方米。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累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223.4万元,装备 录播教室1个、物联网教室8个、心理活 动室1个及教学仪器。二是做好国家教育 信息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与辽宁省教育 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构建国家、省、 市、县、校“五级”资源建设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网络 空间竞赛、优质课大赛等一系列教育信息 化活动。
【教育扶贫】 召开全县教育系统脱贫攻 坚推进工作会议,继续开展“千师进万 家”活动,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 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应资尽 资,应助尽助”。发放各类资助金、助学金、免学费资金258.4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24万元;接受社会爱心捐 助45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973人,未出现因贫辍学现象。开展建档 立卡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提高贫困家庭 劳动人口就业能力,促进就业扶贫。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彰武教育信息微信平台开设家长学校视频课,拓展家长学校培训新途径,共发布20节微视频课。全年培训县骨干讲师92人次,巡回授课70节,开展家长培训394 次,参加培训家长共41562人次。
【教育督导】指导督促各级政府和学校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督导各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率,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关注功能室使用情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适应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复 检验收。荣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后新秋镇九年制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大四家子镇九年制学校教师王丽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局关工委被授予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顺利召开全县教育大会,这是新时期彰武县召开的规模最大的教育工作会议。
主办单位:彰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彰武县彰武镇人民大街65号 邮编:123200 Email:zfbwzxx@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202000010号
辽ICP备2020012834号 网站标识码:2109220045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940100 网站举报邮箱:zfbwz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