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李万权 念“牛”经 打“牛”牌 牵出脱贫“牛”产业
日期: 2019-01-23
浏览量:110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村民李万权靠着韧劲和市场眼光用了3年时间把一个风沙肆虐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育牛村,带着近千名群众走出了贫困。
2018年,李万权终于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梦想。
李万权是北甸子村的养牛大户,大家都称他为村里的牵牛人。年轻时,他跟着父亲养育肥牛,每天给牛喂食、喂水、挑粪,吃再多的苦,流再多的汗,他从没有怨言。也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成就了他坚毅的品质和敢想敢干的魄力。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李万权就骑着马去内蒙古买牛,然后赶着回来,上百里的路程,一次下来鞋子都磨漏了。经年累月,也练就了李万权识牛的本领,他往牛肚子上一摸就能准确知道牛的重量,用不着上秤。就这样,李万权家的牛从几头发展到现在的成规模肉牛养殖合作社和5个养殖场。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叫富”。北甸子村304户835人。2015年,建档立卡户99户199人。这其中有不少户家庭不仅有劳动力,还有养殖意愿,只是缺乏资金,缺少规模化、集中化、规范化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2016年,李万权积极响应政府精准脱贫号召,先后主动为村里的24户建档立卡户提供担保,帮着大伙搞起了肉牛养殖。可是,一户贷款20万,24户就是480万元,这些担保风险都落在李万权一个人的肩上,但是他义无反顾。
近些年,北甸子村99户建档立卡户在李万权的带领下,全部脱了贫,北甸子人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现在的北甸子村近90%的农户都在养牛。养牛户少的养几头,多的养几十头,年均收入在6万到20万元左右。而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后,李万权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也更强烈了。2018年初,李万权去外地考察学习经验,创造了适合阿尔乡本地的六联肉牛养殖产业扶贫项目。
保证金担保,银行放贷,贫困户养殖,村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中服务,协同订单合同,每年根据效益按比例分红,保证兜底收益。
在2019年年初阜新市召开的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李万权提交了一份精心准备并开始付诸行动的农业提案。
让养牛成为支柱产业,把北甸子村打造成全国肉牛养殖交易集散地,李万权的示范带动作用除了北甸子村及阿尔乡镇,还影响到了周边的两家子镇、五峰镇、大冷镇、冯家镇等地,发展数百个养牛户,每年带动养牛七八千头,卖牛达两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