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日期: 2018-07-16 浏览量:128 文字大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攻克我县深度贫困村堡垒,确保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辽委发【2016】3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7】16号)有关要求,结合彰武县贫困村实际情况和产业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全面完成42965人国家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2018年脱贫8010人,脱贫摘帽17个贫困村;2019脱贫4190人,到2019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到2020年,彰武县深度贫困地区稳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产业扶贫总体规划

将产业扶贫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产业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的通知》(辽政发【2016】62号),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找准路子,推动贫困人口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受益。彰武县农发局为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涉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建立起保障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整合结构调整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示范带建设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经过多年来产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我们总结归纳了开展2018年支持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为两类:包括高效特色种养植业和设施农业。从而确保村村都有扶贫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或至少参与一个扶贫产业项目。

(一)高效特色种养殖业

高效特色种养殖业包括高效作物种植业、特色农业、果品林业和养殖业。扶持项目包括种植中药材、山药、树莓、黑果花楸、枸杞、芝豇、大果沙棘、裸地果蔬、芝豇、谷子、黑豆、薯类、红干椒、加工型番茄、饲草饲料、优质种苗等高效特色种植产业,以及养牛、养猪、养驴、养鸡、养鹅等特色养殖业。

充分利用整合涉农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规模限制,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贫困户对耕地上当年新发展的山药、中药材、树莓、黑果花楸、枸杞、油沙豆、花卉(含油菜花)等特色高效作物予以补贴,每亩补贴400元;对耕地上当年新发展的大果沙棘、加工型番茄、水田种植、予以补贴,每亩补贴300元;对耕地上当年新发展的蔬菜、芝豇、薯类、甜菜、谷子、小麦、予以补贴,每亩补贴200对于一年种植两茬作物的,只享受一茬作物补贴

(二)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包括冷棚、暖棚小区观光采摘等以设施农业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在2018年脱贫的17个贫困村中实施设施农业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的,对当年新建冷棚生产面积100亩以上的小区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亩不少于9000元,其中县级补贴每亩4000元,扶贫资金每亩不少于3000元,市级补贴每亩2000元。

重点推广平安镇朱家村每个贫困户“一户一棚”产业扶贫项目。充分利用整合涉农资金,在17个贫困村,每个村建立一个设施农业小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吸纳该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每户分得冷棚1栋,统一进行果蔬种植,采用工厂化育苗、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集中销售,由合作社聘用技术人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经营,无劳动能力的由子女或合作社代管,采取经营利益分红的方式,以实现整体脱贫、长久致富的目标。

三、加强组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彰武县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我县地域情况,采取“一村一个帮扶工作队”的帮扶机制结队进行帮扶,真正做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并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吸纳各地产业扶贫新模式,聚集资源,调动乡镇、村和贫困户的能动性,结合各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一)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聚焦特色产业,储备产业扶贫项目,整合扶贫、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培育发展增收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发展种养特色产业项目和建设贫困村农田基本设施,形成了以东部果品经济林、南部高效特色农业、中西部设施农业、北部畜牧业的发展格局,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潜力明显提升。

(二)因户施策。多措并举产业扶贫结硕果。在产业扶贫中,我县根据贫困户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项目。形成了以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和兴隆山镇为代表的“养殖大户+金融扶贫+贫困户”、五峰镇乱山子村和平安镇朱家村为代表的“党支部+合作社 +贫困户”、以哈尔套镇南平安地村和兴隆堡镇为代表的“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以兴隆堡镇“太子珠”黑猪养殖基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定单农业+贫困户”、以二道河子乡芝豇和大冷榛子为代表的“驻村工作队+民营企业+庭院经济”、冯家镇“农机合作社+贫困户”、丰田镇“苗木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的产业扶贫模式,做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彰武县农业村经济发展局

                           2018年716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