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日期: 2012-11-23 浏览量:161 文字大小:

为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事故划分

()重大事故

道路运输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以下的行车事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重大火灾事故,指一次损失折款10万元以上或死伤5人以上或烧伤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事故

指死亡10人以上(10),或重伤11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事故单位各负其责的原则。

一般性事故,先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应急抢救,如需支援,运输管理所将做好指挥组织抢救工作,需要其他市、县支援时将由省、市交通部门事故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其他市紧急支援有关事宜。

重大、特大事故,先向县政府、交通局汇报,由交通局协助市政府直接指挥,协助抢救的组织工作。

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交通局将到事故发生地配合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各自的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把事故灾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事故报告程序

()一般性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经过对事故应急处理后,按程序上报县政府和交通局等部门备案。

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原因、灾情及抢救情况。

报告时间:事故发生后30分钟以内。

()重大事故报告程序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和交通局、运输管理所的值班人员在向本地政府部门或交通局负责同志报告的同时,然后应根据发生情况直接上报市局、县政府值班室、县经贸委等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原因、灾情、损失程度及抢救情况。

报告时间:事故发生后30分钟以内。

()特大事故报告程序

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和运输管理所值班人员在向本地政府部门或交通局负责同志报告的同时,然后应根据发生情况直接上报县政府、县工业经济局等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原因、灾情、损失程度及抢险情况。

报告时间:事故发生后30分钟以内。

四、应急指挥系统及工作职责

1、成立彰武县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交通局副局长、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交通局各单位主要行政领导组成。指挥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领导和参与指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参与失丧有关重大事故的处理。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输管理所办公室,所指定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制作事故应急联系电话号码,由办公室发放给各单位和本人,办公室的职责是:负责应急运输车辆的调度及抢救灾、物资的疏运和灾民的疏散。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按照指挥领导小组要求,处理抢救应急工作日常事务;指导、监督重、特大事故应急小组的事故处理应急工作;了解掌握事故救援信息,及时向县交通局、市运输管理处报告情况;传达指挥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命令及决策;负责对外信息发布、通讯联络和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小组,负责本部门的一般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五、应急措施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事故发生区各项应急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组织有关应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支援准备工作。

1、启动交通局应急预案,实施对全地区的事故抢救工作的集中领导,情况紧急时迅速向事故发生区派出抢险救灾指挥人员。

2、根据事故发生大小,确定应急反应规模。

3、根据事故发生区的请求,决定是否实行援助,指挥调度其他地区的车辆和人员参加应急抢救。

4、请求相邻县、区组织车辆、人员对事故发生区进行援助。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将对事故发生区的事故的发生、发展进行跟踪监督,随时向上级报告情况。

1、立即启动交通局预案,全力投入抢救处理工作。

2、抢救设施、设备、车辆和人力不足时,立即向县应急办、县工业经济局、市运输处报告,提出援助建议。

3、在自救互救的基础上,危急时,事故单位、可直接请求临近市、县紧急援助。

六、善后处理

()协助各部门妥善处理事故受害者。

()积极采取各种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对环境和安全造成的危害。

()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形成详尽的书面材料。

()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逐级上报。

()向事故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和处理结果。

七、保障系统

()技术保障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负责对全县重大特大事故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提出技术方案。难点将请省、市专家咨询组帮助解决。

()人员保障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培训专业人员(主要是危货单位的管理人员、驾驶员、押运员以及特殊工种人员)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