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展开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民族复兴,是伟大的中国梦。今天,脱贫脚步紧紧追随强国梦想。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面向2020 年的脱贫攻坚目标:全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19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阜蒙县、彰武县脱贫摘帽;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比2010 年翻一番以上。
这是决胜阜新转型的一道“硬杠杠”,我们必须“爬坡过坎”,迎向胜利的曙光。在阜新这样的贫困地区,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是完成了国家扶贫改革任务,就是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自2013 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来,阜新举全市之力开启探索扶贫脱贫“ 阜新道路”的伟大实践,通过改革的方式、试验的途径为国家扶贫改革破冰探路。
五年中,阜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资金资源入股分红收益模式、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模式、“四级书记”承责的精准脱贫“车新模式”等6 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的推广,许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成果赫然呈现。我们勇为扶贫改革的探路者,也成为脱贫攻坚的受益者。
然而,改革并无止境,创新永在途中。扶贫改革、脱贫攻坚就是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首先需要树立多维意识。脱贫攻坚并非独处孤立和仅是扶贫帮困意义,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九层之台”,它“起于垒土”。
因此,它是一项基础性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格局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当前,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已经全面实施,其中与脱贫攻坚关联度最高的就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要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和“示范带建设三年攻坚计划”,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之产业脱贫自在其中。同时,着力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也无不与扶贫脱贫工作相关联。我们要做的是,把解决贫困的问题放在发展的盘子里仔细掂量,使每一项设计、每一个措施都惠及贫困人口,让脱贫攻坚成为推动发展的引擎。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要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深入开展“五个一批”,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推动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创造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车新模式”作为辽宁省仅有的1个案例编入全国精准脱贫案例集,“六抓六带六推动”的脱贫模式亮相全省,发展“四小一棚”成为阜新抗旱减灾工作的一项创举……这些好的做法要巩固发扬,不完善的举措要加力探索突破。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脱贫攻坚任务虽然指向2020 年,但在“攻坚”之后,作为农业大市,我们的扶贫工作也不会完结,形成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产业脱贫作为“五个一批”的首措自有其理,必须使其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济世之道”。全市创新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将扶贫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民”的做法,都是长效之举,需要推而广之。目前,应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一级扶持、带动贫困人口走出贫穷“怪圈”的能力。
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韧劲,在脱贫攻坚的“阜新道路”上不懈探索前行,就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拿到脱贫攻坚的如期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