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日期: 2017-12-29 浏览量:159 来源:彰武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思彤 文字大小:

    为贯彻落实《中共彰武县委、彰武县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教育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县扶贫办确定的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就学、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任务,以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目标任务  
    从2016年起,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农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到2018年,力争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学生都能上学。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学历教育。  
    三、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1所,其中:九年制学校23所,在校学生21625人;小学4所,在校学生4432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2795人;高中2所,在校学生4142人;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56人,幼儿园72所(公办园28所,民办园44所),在园幼儿8486人;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47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7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32所,以及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心各1所 。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学前97人、义务教育阶段1261人 、高中后阶段178人、中职17人。  
    我县现有教师3899人,其中幼儿教师370人,小学教师1463人 ,初中教师1544人,高中教师371人,中职教师131人,特教教师20人。  
    四、政策措施  
    (一)倾斜支持农村教育  
    1、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目标,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规划。根据各乡镇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支持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中心园。  
    2、改善乡镇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全面改善乡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书法教室。到2018年,力争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标准化。  
    3、完善特殊群体教育资源。  
    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100元。完成“一生一案”,解决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问题。建设普通学校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预计建设6所资源教室,所需资金90万元。对全县随班就读指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所需培训费10万元/年。组织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并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所需交通及人员补助资金25万元/年。  
    4、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支持鼓励教师到农村从教。对农村教师给予的待遇落实到位。全力支持乡镇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到2018年拥有教师周转房的学校将占薄弱学校总数的76.2%。城内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有支教经历的优先。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力度,通过特岗计划,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等形式,重点解决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缺乏问题。全面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二)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5、学前教育阶段。  
    对符合入园年龄,在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000元。  
    6、义务教育阶段。  
    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对建档立卡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从2016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贫困家庭子女减免校车乘坐费用。  
    7、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采取上级资金补助家地方配套的方式,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在校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对高中建档立卡、低保、孤儿、残疾学生免学杂费,实行孤儿免住宿费。  
    8、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免除学费每生每年2000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9、争取教育经费  
    争取国家教育经费,重点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计划,校际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确保精准扶贫。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三)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10、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通过定向委培贫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及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支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  
    1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依托县职业中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重点招收年龄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求局领导及各股室人员进行包校扶贫。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也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制定本地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教育局及基层单位要积极与各部门、各单位及民间爱心团体和人士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  
    要加大对教育精准扶贫的经费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社会力量扶贫资金的前提下,补齐县级配套资金,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建立信息台账  
    各校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  
    各校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等各种载体,依托“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等,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五)强化监测考核  
    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对各校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由教育督导部门实施季度督查、年度监测、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彰武县教育局  
2017年5月8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